第一,台湾乌龙茶的概念介绍
台湾乌龙茶是台湾最早制造的茶,可说是台湾茶的始祖,也是台湾在世界上名声最为响亮的茶。在中国依照茶的发酵程度及茶汤的颜色而分成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及黑茶六大类,俗称的乌龙茶就是青茶。在台湾,乌龙茶除了它是半发酵的茶之外,还必须用乌龙的品种所做出来的茶,发酵度在15%-25%,形状是半球型或球型,茶汤为金黄色或浅褐色,香味略带桂花香或淡蜜香,口感醇厚,回甘度佳的茶品才叫做乌龙茶。较有名气的茶,则会加上地方名字,如大众所熟悉的「冻顶乌龙茶」及「玉山乌龙茶」。
台湾乌龙茶种,来自福建安溪,在南投鹿谷地区培育而成。制作乌龙茶必须使用青心乌龙、大叶乌龙等品种,始被认同为正统乌龙茶。台湾也有使用金萱、翠玉、四季春或其他品种来制作乌龙茶,这些皆被视为新近研发的茶类。台湾乌龙茶与中国大陆青茶不同之处是中国大陆青茶在萎凋后还以摇青、作青程序补充初步发酵,台湾则通常在萎凋后即进行炒青,炒青是一道兼具促进发酵与停止发酵的细致手工,成败全凭炒茶师父的经验与天时地利人和。
第二,台湾高山茶的概念介绍
台湾高山茶,通常指海拔
根据历史书籍记载,早在300余年前在台湾便发现有茶树生长,这些茶树大都是野生茶树;然而台湾真正发展茶树栽培管理及茶叶制造,是在200余年前先人从福建武夷山引进茶种种植开始。早期台湾的茶产业主要为制造红茶、绿茶供给外销,外销量占总量的75%—85%,产地多集中在桃竹苗等地区,造就有“北茶南糖”的产业形态,在1973年全台粗制茶生产量曾达28,000余吨,外销达23,000余吨,其中绿茶占78%,创台湾有史以来外销最高记录。主要产区种植面积依次为南投县占全台湾的49%,其次为嘉义县(14%)及台北县(12%),桃竹苗三县合计仅占14%。近20年来台湾茶叶进出口形势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成为茶叶净进口国。2015年台湾茶叶进口量29894吨,出口仅为4495吨。
台湾茶叶品种丰富,如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高山茶、白毫乌龙茶等,近几年台湾岛内消费量较大的品种以台茶18号生产的“红玉”红茶和出自新竹、苗栗的白毫乌龙茶为主,岛外游客消费量较大的品种是阿里山的高山茶等。
随着经济增长,台湾每人每年平均饮茶量由1982年的
近十多年台湾茶叶生产在不断萎缩,2003年台湾茶叶种植面积
3. 台湾高山乌龙茶加工工艺
1.茶叶从茶树上刚采下来的嫩叶称为茶菁。
2.再进入萎凋的步骤,采菁后须让它脱去一部分的水分,这步骤称为萎凋,又分外室萎凋和室内萎凋,合计脱去约55%左右的水分。
3.再进入发酵过程。何谓发酵:即是茶菁和茶菁磨擦与空气接触而产生氧化的作用。发酵时间长短的程度,是影响茶叶的香气与特色的重要因素。
4.再进入杀菁的步骤。杀菁:既用约摄氏300多度左右的高温的,把茶菁炒热,急速破坏茶菁酵素的活性,以停止茶菁继续发酵。并可把茶菁的青臭味去掉。
5.当茶菁发酵到我们所需的程度后,再进入揉捻的步骤。揉捻:即是把茶叶的组织、搓揉破坏,使茶叶汁液流出、黏附在茶叶表面上,使茶叶在冲泡时比较容易被释放出来,并可固定出所需的理想形状。
6.再进入干燥的步骤,干燥的主要目的是:即是把茶叶固定成型,并且有利于茶叶的保存,较不易变坏。揉捻与干燥的步骤,必须重复到茶叶成型为止。
7.完成初制茶。一般都会再经过分类筛选(过风鼓)后,既成初制茶(俗称做毛茶)。
8.完成初制茶后,一般都会再经过一道精致的烘焙过程,即成品。
4,台湾乌龙茶保存方法及质检标准
台湾乌龙茶一般都真空包装,常温下可保存两年。质检标准则沿用国标乌龙茶的标准。